menu

其他专题
浙江珞拾
-
以会兴城,会展活动与城市文旅之间如何互促互构?
一直以来,会展(会议)活动如何促进城市发展都是会展研究的关键议题。从传统上更受关注的商贸展览和大型体育赛事,到现在多元的文化演艺、艺术展览、演唱会、音乐节等等,会展活动在城市文旅中逐渐具有不可忽视的吸引力。尤其近十年来,围绕“会展活动如何为旅游地创造更大的社会福祉”这一问题,出现了一些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的研究,进一步激发了会展活动与城市文旅之间互促互构的广泛探讨和实践。在新经济周期下,我们需要看到会展被赋予的促进国际合作、激发产业创新、推动文旅融合以及提升城市形象的多元使命和战略作用。
阅读全文
-
城市里第一批“网红菜市场”,现在还好吗?
除了City Walk(城市漫游)、Country Walk(乡间漫游)、Shopping mall walk(购物中心漫步)这类年轻人热衷的新型游玩方式,Market Walk(市场漫步)也一度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心头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是传统的农贸市场,还是现代新兴市集,都一定程度上带着一座城市的烟火气,是一种生活体验,尤其是经过改造更新后的“网红菜市场”、“明星菜市场”,颇受年轻人的喜爱。菜市场文旅化不仅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旅游体验,还成为了城市营销的一种新路径。不过,当我们重新将镜头对向那些较早一
阅读全文
-
怀旧视域下,文旅消费场景复古化为何“撞脸”严重?
在内容消费全球化背景下,怀旧作为一种平常化情绪,引发“怀旧经济”兴起,打“怀旧牌”“情怀牌”成为今天很多老品牌寻求破圈的方式,文旅内容消费也呈现复古化现象,包括打造复古小镇、怀旧街区等,但敷衍、廉价的场景设计,复制粘贴的内容产品,以及缺乏情感共鸣和生活体验并不能激发大众消费欲望。在沉浸式场景化时代,文旅消费场景一味靠卖情怀显然有些行不通,我们始终不能将城市的空间与历史、与文化、与生活割裂开,而是让空间场景成为密集、多样化的城市生活网络中的关键拼图。
阅读全文
-
“危险区”变“风景区”,如何打破安全与流量的对垒?
国内对于“野生景点”的争议由来已久,其开发和管理一直是个难题,也是一个值得业内深入思考的问题。近期,云南哀牢山作为旅游目的地被推到大众视野,让我们再次关注到“野游”对大众的吸引力。随着开发式造景时代过去,我们迎来了游客反客为主“制造”景区的时代,文旅开发易被“流量”裹挟,安全问题也极易被忽视。在短视频制造情绪共鸣,大众探险精神与好奇心的集体释放下,站在利益相关者角度,面对网络滤镜催热的“野生景点”,每个人都是旅行安全的负责人。
阅读全文
-
年轻人爱“奔县”?2024年县域旅游又赢麻了!
2023年,我国“县域游”成一股风潮,直至2024年,国内旅游市场上的“奔县”热情仍居高不下,各地方文旅局等官方社媒账号也纷纷锐评“县域旅游”,有更多旅行博主将创作赛道转向县域。近两年,主观感受和客观数据都在印证着一个新变化和新趋势:县域游市场活力尽显,且后劲十足。但从县域旅游火爆的表象分析背后深层次原因,同样会看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浙江珞拾多年来在县域旅游、全域旅游、特色小镇旅游等规划项目中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解析县域旅游持续热潮下,如何从各层面探索未来城镇特色文旅品牌构建与强势“抢客”的县域旅
阅读全文
-
聚焦中国乡村旅游,乡村文旅并非文化与旅游的单一叠加
从2019年的GDP占比5.8%,到2022年市场的暂时性低迷,再到2024年一季度的强劲反弹,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和复苏力。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践证明,乡村文旅发展不仅促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创收,还是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城乡经济振兴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现阶段特点和现实需求,结合浙江珞拾多年来相关规划和实践案例,思考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下“乡村文旅+”促进城乡旅游协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新路径,以期为更多地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阅读全文
-
“网红”爆款就是好IP?我们如何找寻国产文旅IP突破口
一直以来,文化IP都可以说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文旅项目或文创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近两年,随着市场需求更迭速度加快,文旅赋能使得行业的边界正在被模糊,愈多文旅项目凭借短视频等社交媒体平台打造出“网红”、“爆款”的文旅IP标签,且成功出圈。但对比迪士尼、Hello Kitty、环球影城等经久不衰的国际性文化IP,“网红”国产文化旅游IP似乎总是“昙花一现”。在竞争白热化的文化消费时代,有关文旅IP的打造路径,值得业内利益相关者持续深耕和探索。
阅读全文
-
研学、跨境or下乡? 2024年暑期出游市场盘点及发展趋势解析
随着九月的到来,为期两个月左右的暑期游暂告一段落。去哪儿、携程、同程等各大在线旅游平台(OTA)陆续发布了2024年暑期出游报告,县域游热度延续、入境游大幅增长、女性主导旅游市场等暑期文旅市场亮点频现,国内旅游业各细分市场收获颇丰。暑期虽结束,但中秋与国庆两大节日又已临近,综合OTA发布的出游趋势报告,我们梳理盘点了今年暑期文旅市场表现特征,探讨后半场文旅行业又将如何应对新的市场消费需求和发展趋势。
阅读全文
-
在社交媒体镜头下,我们为何要保持旅游认知清醒?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迅速发展下,每个人都可以举起镜头对准一座城,扮演起旅游博主的角色,任何一座城市也都有一夜成名的机会。但镜头之下,细枝末节也极易被放大,加之互联网“病毒式”传播和舆论带动会引发过度阐释,我们极易对一座城市造成误解和认知偏颇。在铺天盖地的短视频镜头下,大众如何保持自己的认知清醒尤为重要。当然,对于城市来说,短暂的流量涌来时,无论好坏,都要“打铁还需自身硬”来立住自己的口碑。
阅读全文
-
“博物馆+”正摒弃“阵地式”服务,公益性文化机构也在市场化运营?
在我国,博物馆属公益性文化机构,大部分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近几年,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博物馆游成为文旅新热点,博物馆文创产业也成为博物馆功能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文博热”逐渐深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其社会服务功能属性也需要重新认识。在此背景下,如何权衡博物馆场所的文化保护与商业利用,在大众享受到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使博物馆的社会经济价值得到适度开发,实现新时代下文明的延续与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博物馆需要持续研究的课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