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其他专题
浙江珞拾
-
流动的盛宴:用“村席”焕新“乡村+”文旅融合消费
作为首个“非遗年”,这个春节,民俗旅游热度爆棚,各地深挖春节“非遗”内涵,独特的年俗和非遗相关体验活动成为地方旅游市场的亮点,尤其“乡村+”模式下的春节民俗活动,为乡村旅游带来显著成效。除了庙会、灯会、皮影、花展,以及各大目的地和景区纷纷推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今年我们也将视线放向了传统饮食文化,以“村席”为代表的乡村民俗,不仅展现了乡土中国的底色,也打开乡村味道游径,成为当前大众在传统节假日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
阅读全文
-
“谷子经济”异军突起,二次元文化成旅游新“引力源”?
“谷子”文化发源于日本,是英语“Goods”的谐音,泛指动画、漫画、游戏等版权作品的衍生品(徽章、公仔、立牌、小卡等等),具有小巧、易收纳、价格低的特点,“吃谷(或买谷)”则指购买这些周边衍生产品。从产业链角度看,“谷子经济”(Goods Economy)涉及了IP资源、产品创意设计与制造,以及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我们也有注意到,随着Z世代对二次元文化的热情高涨,“谷子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其在资本市场亦已成为投资热点。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消费趋势,“谷子”撬动了规模超千亿元的相关市场,这其中包括文旅市场。
阅读全文
-
春节申遗成功、长假加假, 能否助力中国文旅业再掀新高度?
202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自2025年1月1日起,法定节假日新增两天,春节假期延长至八天;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些年,中国在不断开放中走向世界,作为中华文明载体的春节也早已走出国门。在我国即将迎来申遗成功、假期加假之后的首个春节假期之时,各大旅游平台及企业也纷纷感应到游客们的“骚动”,旅游市场或将再掀中国传统文化热潮。
阅读全文
-
2025年大力实施城市更新,那些文旅特色小镇还在吗?
2024年12月24日至25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要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谋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去年,湖北武汉、襄阳、十堰等多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更名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并相继挂牌。从“建设”到“更新”的转变,可以看到随着地产市场进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意味着“大基建”时代的落幕,“大更新”时代的到来。从大型主题公园到特色小镇、古城古镇,依赖于地产经济的文旅项目还有未来吗?这个问题也困扰着文旅业。
阅读全文
-
City Fly来了?2025年低空经济如何蓄势文旅新赛道?
2024年我们经历了众多热点事件与文旅现象,这些不仅展示了文旅融合的深化,也反映出市场需求的转变和游客消费观念的提升。在这之中,我们也关注到了“低空经济”这一新热词,从“空中的士”、无人机外卖到坐观光直升机“兜风”,低空经济亦成为推动我国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多城市乃至乡村已经开始抢滩“低空文旅”赛道。
阅读全文
-
银发一族也想“诗和远方”,文旅业如何接招?
近年来,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逐渐增长,预计这一数字在2035年前后将突破4亿,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文旅产业与银发经济融合发展趋势也日益显著。即将退休或已退休的老年群体渐渐成为旅游市场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其在旅游方面的需求不可忽视。基于此背景,各地如何设计并推出更加贴合老年群体需求的旅游产品、构建一个友好的全龄段旅游消费环境,以及如何激发其在旅游市场中的更大消费潜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与规划的课题。
阅读全文
-
小众正在撬动大众,“村游”热潮成为谁的助力?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情结”连接着每个中国人。人们对乡土的眷恋和向往,赋予了乡村旅游无限潜能和空间。作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场域,乡村旅游地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在新时代迎来诸多新情境。如今,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亦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包括有助于乡村内生性力量的崛起,乡村旅游地的劳动力返乡呈现出多样化新模式,改变着返乡者的角色、就业类型以及生存方式。
阅读全文
-
冬季雪场陆续开板,“尔滨”能否再度顶流归来?
冬季已至,北方多地雪场陆续开板迎雪季,今冬(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北方滑雪酒店的订单量同比增长22%。从多家在线旅游平台的预订情况看,去年冬季爆火的“尔滨”也已迎来第一波预订高峰。值得肯定的是,我国对滑雪等冰雪游的习惯和认可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冰雪游市场也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不过对比欧美日这些冰雪旅游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家,目前国内冰雪休闲度假供给端仍存在一些差距。随着新冰雪季的争夺赛打响,如何避免冰雪旅游目的地形象同质化发展,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抢人,成为当前冰雪文旅目的地的实践挑战。
阅读全文
-
文化市集不赚钱?有些城市为何能月办30场?
在今天,花样繁多的文化市集刷爆朋友圈、小红书等各大社交平台是常有的事,不仅是北上广深杭这种大城市,这两年,各类文旅赋能下的市集在各个小城或小镇遍地开花,极大地丰富了大众“漫游”的形式和内容。但据调查了解,尽管当前很多市集主办方、摊主都表示,市集已不能达到预想的经济收益,这种境况下,城市市集仍层出不穷,还似乎进入“跑量”的状态。当城市的商业综合体已从“增量”走向“存量”时代,市集也成为城市更新进程下,值得研究探讨的城市生活空间构建问题。
阅读全文
-
从“文旅+”到“+文旅”,是否标志着“旧文旅”退场?
从南京“10元咖啡阿姨”、活跃于北京高校圈的“鹅腿阿姨”,到大学生单车夜骑开封、理发师晓华带动怀化文旅创收,社交媒体裂变传播成为城市或乡村出圈的重要“舞台”,让人们再次感受到年轻群体瞬息万变的消费心理,从中我们也看到旅游业发展处于极具变数的时代。随之而来的是,文旅产业的发展正从传统的“文旅+”模式逐渐转向“+文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