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促进法》能否成为文旅业发展变革的关键动力?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25年4月30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自5月20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并首次在法律层面确立“两个毫不动摇”原则,将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业界一致认为,在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民营经济促进法增强了民营旅企的发展信心,为文旅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站在文旅行业从业者、中小旅游企业的经营者角度,充分发挥民营企

发布日期:2025-07-10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25年4月30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自5月20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并首次在法律层面确立“两个毫不动摇”原则,将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业界一致认为,在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民营经济促进法增强了民营旅企的发展信心,为文旅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站在文旅行业从业者、中小旅游企业的经营者角度,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对文旅业产业转型、升级、迭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PART.1
旅游业是民营经济活跃的领域之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全国工商联数据,民营企业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占比均超90%,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占比超80%,彰显了其在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旅游业是民营经济活跃的领域之一,在这之中,民营文旅企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随着人民群众对文旅产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民营旅企可以说是高质量产品服务供给的生力军。从文化创意、景区开发到旅游服务、数字文旅,民营旅企凭借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市场适应性,为文旅产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文旅产业中,政策支持尤为重要。除了《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纷纷出台,为民营文旅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如浙江杭州的相关政策,优化监管、财政补助等措施为民营文旅企业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这些地方政策的出台为民营企业“松绑”,通过“文旅+百业”的融合模式繁荣市场供给,释放消费潜能。在非遗传承、乡村营地等新兴文旅业态中,民营企业也正通过创新实践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大显身手正当其时,民营旅企更是如此。

PART.2
值得重点关注的“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要推动“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时至今日,创新是许多民营企业的发展密码,特别是在文旅领域,科技创新与文化内涵的深度融合成为关键,民营企业的创新令人瞩目。作为数字经济大省和民营经济重镇,浙江率先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度融入文化和旅游产业,形成了全国瞩目的“浙江经验”;河南中绘集团通过“文旅+生态农业+非遗”模式,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工厂全景体验中心,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工业生产转化为沉浸式旅游体验,为工业旅游开辟了新路径。

◎浙江良渚遗址5000+5G数智应用
图/浙江文旅政务

在超大规模市场和数字化浪潮中,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降本增效、打造企业或品牌IP、推动产品服务创新,以及促进经营与管理资源的高效融合,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关键。当传统旅游资源遭遇瓶颈、流量渠道趋向垄断、客源消费模式发生变革时,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突围,也已经成为当下多数民营旅企的共识。

《民营经济促进法》“科技创新”专章中提及,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积极发挥作用。引导民营经济组织根据国家战略需要、行业发展趋势和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共性基础技术和前沿交叉技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但我们注意到,中小旅游企业涉及基础性科技创新的领域可能相对有限,尤其在服务性行业中,科技创新更多体现在应用层面。无论是情绪价值传递还是文化赋能实践,都需要通过有效路径实现价值转化,最终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同作用下彰显“科技创新”的真正价值。

《民营经济促进法》中还提出“依法参与数字化、智能化共性技术研发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这意味着文旅业还需要加快构建数字化公共基础设施,优化旅游场所服务。以我国景区票务系统为例,亟需建立统一的票务接口标准,并通过数据赋能提升复购率。参考浙江宋城演艺、乌镇旅游等龙头企业运用VR/AR、票务大数据等技术优化游客体验和运营效能;景区推进线下服务和线上无障碍旅游的适老化改造,推出一批智慧旅游适老化案例。同时,在标准制定层面,应确保相关从业者的深度参与,规避脱离实践的技术标准、过度倾向垄断平台利益的规则等问题。

◎《今夕共西溪》宋韵沉浸大戏剧照

“2024年度浙江省数字文旅优秀示范案例”

 图/今夕共西溪官

对于整个民营经济组织来说,在全球竞争加剧背景下,未来需要考虑如何从本土创新向全球协作跃迁,包括加强国际联合研发、扩大场景开放、构建跨境创新服务平台、完善技术出口合规体系等等,继而实现全球创新链高端环节的融入。

PART.3
持续优化民营旅企的发展生态

不置可否,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发布,对于保护旅游产业创新力量、优化旅游市场资源配置和激发市场活力、解决民营企业面临困难问题,将产生积极推动力。但同时也赋予了文旅业更重的责任。

站在利益相关者角度,面对民营经济“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期”,持续优化民营文旅企业发展生态还需要多方努力。

地方有关部门需结合文化和旅游领域实际情况,统筹推进配套法规制度制定,协调推动各项支持保障举措落实,增强法律规范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确保法律正确有效实施。

与此同时,集聚要素联动产业,探索创新“政企社”联动新机制新模式亦是完善优化民营文旅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路径之一。这方面,上海黄浦区豫园街道、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等区域做了很好的探索和实践,为辖区内民营文旅企业搭建了诉求表达、行业交流、联动发展的新通道。

在政策的积极影响与消费升级趋势的交汇下,那些积极适应变革、坚守合规经营原则、不断追求持续创新的文旅从业者,或能在更广阔的市场领域中乘风破浪。正如专家所言:“文化自信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唯有将文化内涵融入产品创新,才能在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同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民营文旅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声明
图文内容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和业内交流之目的,仅供阅读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