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IP带火一座城,下一步该怎么走?

不得不说,最近这个暑期档电影,颇有神仙打架的意思。尤其是《长安三万里》,浪漫的唐诗和山河盛景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大唐兴衰,让那段浩荡的历史穿越千年...

发布日期:2023-08-02

不得不说,最近这个暑期档电影,颇有神仙打架的意思。尤其是《长安三万里》,浪漫的唐诗和山河盛景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大唐兴衰,让那段浩荡的历史穿越千年,在我们眼前再次鲜活。

据悉,《长安三万里》至少体现了48首经典唐诗和30多处经典地名(城市),包括长安、黄鹤楼、扬州、庐山、敦煌的玉门关遗址、山西永济市的鹳雀楼、安徽泾县的桃花潭等。由此,很多家长看完电影也趁热打铁,带孩子去诗文里提及过的地方旅游打卡,感受我国大好河山之时,来一次沉浸式文化教学。

▲ 《长安三万里》剧照
图源 长安三万里官方微博
自7月8日《长安三万里》开播仅十天,西安当地各类旅游消费数据就颇为亮眼。饮食方面,省外游客到店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387%;住宿方面,外省来西安的酒店和民宿订单量同比增长339%;门票方面,省外游客的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8倍。此外,还带动了本地其他类型的旅游景点收入,人文古迹、展览馆和动物园的订单量位列前三。

PART 1.
长安三万里 大唐群星闪耀时

一部影视作品带火多个景点从而掀起旅游热潮,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1982年,《少林寺》电影的上映就打响了河南嵩山少林寺景区的国际知名度。2000年,《冬日恋歌》等电视剧的播映也捧红了韩国南怡岛,掀起东南亚游客热游韩国的高潮。

到近几年,国内“一部影视作品带火一座城”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今年4月份,仙侠剧《长月烬明》就呈现热剧效应,带动安徽蚌埠旅游爆发式增长,“五一”假期接待游客417.6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162.39%;实现旅游收入14.94亿元,较2019年增长319.66%。而在《长安三万里》之前,西安也凭借着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等影视剧多次出圈,成为网红旅游城市之一。

在西安,我们可以走进《长安十二时辰》同名主题街区,在1:1还原的影视化场景中沉浸式感受盛唐长安的繁华气息。

▲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

图源 央广网陕西频道
位于西安曲江新区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是中国首个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该街区结合《长安十二时辰》原剧中的剧情、人物、道具、故事,打造唐风唐韵的沉浸式体验,带市民游客领略文化之美、生活之美,找寻文化印记,如今已成为大众十分心仪的打卡地。

而此剧中极为诱人的水盆羊肉、胡饼、火晶柿子等传统美食,也成网红爆款,不仅让游客舌尖上感受到美食带来的快乐,也提高了周边种植户和养殖户的收入,推动了乡村文旅振兴。

和《长安十二时辰》一样,此次《长安三万里》爆红后,西安当地各相关部门同样立刻展开行动,与飞猪旅行、《长安三万里》电影出品方合作,推出6条针对不同年龄段游客的影视IP同款暑期研学线路,将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华清池、关中八景等数十个经典景区打包在一起,让游客一落地便能沉浸式体验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亲子客群也能乐享一场在地实景研学旅行。

▲ 华清宫
图源 央广网陕西频道
华清宫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也因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唐宫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

不久前,阿里大文娱与西安市委宣传部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共筑城市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数字文化精品共创、消费升级和技术创新,推动西安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曲江新区还通过飞猪旅行发放暑期文旅消费券,吸引更多游客。7月2日至31日期间,用户在飞猪搜索“长安三万里”进入主题页,预订带有“曲江消费券”标识的指定商品,下单金额享9折优惠,单笔订单最高可减500元。

国内很多影视IP在爆红到销声不过短短数月,《长安三万里》X 西安无疑是一个值得点赞的实践,其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思维和文化IP借势打开了当地文旅流量密码,大有一路向好之势,这对于国内陷入不可持续运营发展困境的IP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借鉴。

PART 2.
影视IP赋能 激活取景地文旅红利

纵观这几年遍地开花的影视同款IP街区建设,实在是“网红不易,长红更难”,这也更能说明,《长安十二时辰》《长安三万里》等影视带火西安旅游并持续大热,绝非偶然。从当前国内一些较好的影视、综艺IP赋能文旅的案例来看,我们不难分析出,其背后和《长安三万里》的业态模式和逻辑是共通的。

一是内容。

影视是跟文化联系在一起的,文旅产品从“网红”变“长红”,需要对文化深入挖掘,由此去保证场景和内容的推陈出新,内容创新、走心能够赋予影视IP主题街区、景区等文旅目的地更持久的生命力。当前很火的《盛唐密盒》互动节目,便是将时下年轻人喜爱的“脱口秀”表演形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流行的玩梗文化中加入新颖的文化主题。这种古今融合、寓教于乐的创新方式,让游客和网友们有了新的体验和感受。

▲ 《盛唐密盒》表演视频截图
“盛唐密盒”是由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推出的表演活动,该表演由两位扮演“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工作人员出题,并随机挑选游客上台参与答题。“房谋杜断”组合配合默契、谈吐风趣,与游客的互动“爆梗”不断,其表演视频在网络上受到广泛热议。

在影视IP与文旅行业的多元融合中,城市成为创作与现实的交汇点。城市调性与影视作品类型产生化学反应,文化、美食、风景、民俗相互交融,无形中塑造着城市IP形象。但过度开发会导致日渐衰落,早些时候大热的乔家大院景区,便因过度商业化,于2019年被文旅部取消5A景区资格。

二是业态。

想要把影视的短暂拉动效应,变成旅游经典目的地的“长尾效应”,需要更好、更新的业态和服务来满足用户消费旅游习惯的变化。因此我们不应只局限在与影视相关的旅游业发展,而是要把整个影视产业的各个环节与旅游消费的各个环节做更加紧密融合,尤其是在产品、项目设计方面,打造多元业态,强化游客体验设计,增强互动性体验。

拿浙江的横店影视城来说,它不仅仅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也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中国好莱坞”,更是集影视、旅游、度假、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区,并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场景而被评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横店影视城官网
自1996年以来,横店集团兴建广州街、香港街、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秦王宫、华夏文化园、明清民居博览城、梦幻谷、屏岩洞府、大智禅寺、红军长征博览城、春秋·唐园、圆明新园等多个跨越几千年历史时空、汇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和两座超大型现代化摄影棚。

横店影视城单纯依靠剧组拍戏的收入,是不能支撑整体运转的,通过影视拍摄打造影视效应,吸引游客、粉丝、群演、艺人汇聚,衍生、延伸产业链,发展商业、娱乐、休闲等多种业态,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模式,才是其屹立不倒的根本。

三是互联网思维。

除了文化借势、影视IP联动,打造文旅项目也离不开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思维”。经久不衰的舞台剧《长恨歌》中,帝妃分别时玄宗试图去抓贵妃手中长绫的一幕,在短视频上爆火出圈后,近几年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点赞上百万的视频更不在少数,这也直接带动骊山华清池的出圈。

此外,贵州村超的火爆带火了贵州的特色游;综艺节目《种地吧》带火了浙江农村后陡门。站在《种地吧》拍摄现场,汪国建激动地指着这片142亩土地说:“他们没来的时候,这里是农田,现在是热土。”

▲ 《种地吧》官方海报
《种地吧》作为一档大型劳作纪实互动节目,高度关注现代农业生产生活场景,节目中十位年轻人的活动覆盖衣食住行各层面,并在节目传播上实践出了一条“长视频+短视频+沉浸式直播+直播带货”的新思路。节目成员还通过日常打卡直播、农夫市集带货直播等衍生内容,把综艺的观看体验和商业化空间进一步延展,用接地气、有新意、有意义的内容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

在这些文旅+新媒体的优秀案例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IP载体,在文化创意与科技手段相结合下,不仅可以改善影视产业的平台和内容,还对文化振兴和城乡旅游资深度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PART 3.
“影视+文旅” 双向奔赴让世界看见城市

“影视+文旅”的协同发展,让影视作品落地生根成鲜活的生活场景,成为全民讨论、全民参与的社会热点。我们探索文化IP的“破圈密码”和“影视造城”的强大内驱力,能够有机会打破“狂欢后的一地鸡毛”窘境,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不少景区缺少与之匹配的运营能力或是盲目的“圈钱”心理,在“尝到甜头”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影视+文旅”双向奔赴纵然能够为城市文旅品牌助力,对于文旅消费者来说,影视旅游却已不算新奇,反而是IP差距、长期的运营负担和市场需求是否能够匹配,成为每个影视实景娱乐入场者值得深思的事情。

文艺作品与旅游目的地的需求是双向的,结果更是互利共赢的,但“影视+文旅”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无论是趁热打铁还是移花接木,目的都是想要将银幕流量转化为线下客流。因此,如何做好后续发展,延长生命周期并形成长尾的品牌效应尤为重要。

我们不能只将重点放在影视作品播出后的借势营销上,从前期的文化挖掘、到本身的文旅基建,再到后期运营配套服务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投入,这对于城市或乡村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是各国家和城市地区与影视娱乐深度融合联动需考虑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