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跟踪,世界看中国在看什么?

自2023年11月,我国对挪威公民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至今,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增至54国。过境免签政策范围扩大以来,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成效有目共睹,更多外国人来华旅游,“China Travel”在网络上爆火。通过持续跟踪观察免签政策的落地情况,我们也看到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中国持续优化签证政策释放的红利,除了体现在旅游市场,更在向其他领域扩展。

发布日期:2024-07-17

自2023年11月,我国对挪威公民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至今,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增至54国。过境免签政策范围扩大以来,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成效有目共睹,更多外国人来华旅游,“China Travel”在网络上爆火。通过持续跟踪观察免签政策的落地情况,我们也看到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中国持续优化签证政策释放的红利,除了体现在旅游市场,更在向其他领域扩展。

PART 1.  
免签政策持续发力  打破“误解与偏见”

半年多来,一个又一个中国入境旅游政策措施相继出台,TikTok上关于“China Travel”标签的视频总播放量超7亿,成了外国网友的“电子榨菜”......2024年,来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

当我们看向覆盖54国的“144小时过境免签”,也不由得会思索:该政策实施以来给中国到底带来了什么?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的入境游市场的表现来看,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多方效益大家有目共睹。

首先政策一经宣布,便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海外居民积压的来华旅游需求逐步释放,各大旅游平台迅速响应,接连推出针对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专属旅游产品,包括精心设计的路线、贴心的旅游服务。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下,拉动了中国入境游产业升级。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旅游业发展指数》显示,中国在促进旅游业发展方面位列全球第八,是前十名中唯一的发展中经济体。

◎国家移民管理局7月5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占比52%,同比增长190.1%;签发口岸签证68.6万证次,同比上升267.9%,为在华外国人办理停留居留证件38.8万人次,同比增长2.4%。

越来越多境外游客赴华,带动我国入境游市场发展的同时,对国内的经济增长也起到了明显作用。据官方数据统计,今年1月至6月,网联平台“外卡内绑”业务累计服务境外超200万用户;交易笔数3738.18万笔,同比增长6.65倍;交易金额54.17亿元,同比增长8.03倍。

更为重要的是,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也是中国对外宣传的一张“王牌”。

伴随着54国旅客开启的“China Travel”狂欢,一个真实、多元、现代的中国形象被更多人看到,冲破信息茧房带来的强烈反差感,加速了西方对中国误解与偏见的消弭。 

◎通过对今年社交平台高频热词,中国旅游研究报、中国日报、经济日报等相关新闻报道整理,获取到的外国游客的中国印象关键词。

中国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风格和体验,对此很多外国博主感慨144小时完全不够用,甚至采用“去周边国家出境再重新入境”等方式来换取更长的时间。以去哪儿网数据显示,半年间,有超过一成的外国游客来了第二次。与此同时,资深外国游客并不满足于逛知名大城市的景点,一些中国特色的地方小城市吸引他们前往打卡,很多地方一度还吸引了国内游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反映出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业的转型:旅游业不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览,而是转变为沉浸体验式、特色个性化的深度探索。

PART 2.  
回顾过境免签历程  以“旅游搭台”多方运作

事实上,我国过境免签政策并非刚实行,而是已经走过了十一年。 

2013年,上海、杭州、南京陆续获批实施72小时免签政策,后于2016年1月进一步延长至144小时。 

◎2016年1月30日起,上海实施开放口岸对51个国家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随着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人士提出相关建议,进一步推动政策的深入落地和不断优化,过境免签政策涵盖的国家范围逐步扩大。目前,中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已达54国,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等20个城市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近日,入境游又传来利好消息。

7月15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宣布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再扩大:即日起,在河南郑州航空口岸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停留范围为河南省行政区域;将云南省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停留范围由昆明市扩大至昆明、丽江、玉溪、普洱、楚雄、大理、西双版纳、红河、文山等9个市(州)行政区域。其中,新增3个口岸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丽江三义国际机场、磨憨铁路口岸。至此,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增至37个。 

在这场由政策引领的对外开放盛宴中,不难看出,我国以“旅游搭台”,持续优化免签政策,同样是为了鼓励更多外国人来华经商、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推动经贸、人文合作,促进各类要素跨国流动,这对促进我国对外开放、文化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今年年初,在中国生活了10年的英国籍博主Jason于武汉沉浸式体验了空轨“光谷光子号”和全自动驾驶汽车,相关视频在全网获得百万次播放,智能网联汽车走进国际视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

免签政策推出这么多年,如今在互联网流量和“洋嘴替”的加持下火出圈,一方面催生了更多潜在境外游客在赶来的路上,另一方面,免签的“回头客”也正持续返回中国,成为下一波挖掘入境游消费潜力的关键。可以肯定的是,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不仅是短期的旅游刺激措施,更是中国对外开放交流和国际形象塑造的长期战略。

PART 3. 
新客与“回头客”同奔赴  我们还能给世界看什么

“China Travel”的热潮也许不会长久存在,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配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查缺补漏下针对性的落地措施也应及时跟上。譬如,作为外国人,除了我国推行的各项政策本身,他们去解读政策是否能够清晰理解和方便落地;许多小型酒店因资质问题拒绝外国游客入住等等。

业内人士认为,在“种草式”流量之后,抓住“回头客”开启深度游,并以此带动相关消费才是关键。纵观国内外实践,不少过境免签政策实施效果较好地区,通常会以提供免费住宿、旅游费用补贴、特色旅游产品和路线设计,以及精准旅游配套服务等措施将游客留下来。就目前来看,我们除了在餐饮、购物、货币兑换、行李寄存等细节上下足功夫,还需要着力加强与各城市合作,不断丰富旅游消费选择。  

◎据调查发现,现在外国游客倾向于5到15人的私家团体游或定制化行程,在行程安排上,“回头客”更青睐学习中国文化的个性化、深度体验。 

加强与各城市合作也包括加强部门协作、加强,其中涉及的部门(边检、海关、公安等)需要加强协作,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反馈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以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从优化政策的角度,相关专家也建议:“应使政策表述更为清晰且易于理解和传播,或是根据实际情况将出过境口岸限定于几大特定机场,或是加快打通各区域之间的不互通的政策限制。”

简单来说,对外开放与交流是一个漫长的、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更新优化我们的内容输出方式与媒介,这需要自上到下的共同努力。 

◎China Highlights是桂林中国国际旅行社针对外国游客的所做的定制网站,该网站是一个入境定制游服务平台,主要为国外用户提供中国旅游个性化旅游路线订制、导游、房间预订、大巴预订、当地美食餐馆预订等服务。除了旅游信息,还有一个板块专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

不可否认,的确有不少外国博主非常喜欢中国,也愿意以一个更主观、更生动的个人视角向外界展示自己眼中的中国,并试图来打破外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但也存在部分外国博主将其当成了新的流量密码和生意经,专门制作能博取中国网友好感的推介内容。因此,在外国博主的视频精确踩中我们“精神爽点”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初心,保持冷静与清醒,以避免盲目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免签政策对于旅游业以及其他领域的促进效果是否能在今年下半年持续下去,仍需进一步跟踪和观察,你保持怎样的期待?


声明
图文内容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和业内交流之目的,仅供阅读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