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强教授:力争湘湖创建我国首个国际旅游度假区

编者按: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桂林视察时曾提出要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愿望,杭州是中国在国际上国家和旅游形象的重要载体,湘湖作为确立了杭州“东方休闲之都”的国际地位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抢抓WTA落户湘湖的机遇,发挥WTA在国际旅游度假区标准制定中的作用。湘湖创建我国首个国际旅游度假区,对推动杭州文旅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日期:2024-01-12

编者按: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桂林视察时曾提出要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愿望,杭州是中国在国际上国家和旅游形象的重要载体,湘湖作为确立了杭州“东方休闲之都”的国际地位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抢抓WTA落户湘湖的机遇,发挥WTA在国际旅游度假区标准制定中的作用。湘湖创建我国首个国际旅游度假区,对推动杭州文旅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月10日-12日,世界旅游联盟在杭州举办“2024世界旅游联盟·学者对话”,以“构建共建、共研、共享的发展平台”为主题,加强世界旅游联盟与学界、院校、研究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建与共享。1月11日,周玲强教授作为演讲嘉宾受邀出席,围绕《世界旅游联盟在标准制定和样本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发表专题演讲。本期《大咖精选》栏目特邀周玲强教授做相关内容解读,从湘湖发展的三大优势和三大难点分析讨论,提出立足杭州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方向,紧抓WTA落户湘湖的机遇,有序推进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突出标准、示范、机制、政策四大要素赋能杭州旅游高质量。

PART 1.
湘湖创建我国首个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可行性分析

(一)时代机遇与发展优势

战略站位支持优势。杭州亚运会考察浙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浙江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积极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城市典范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千年文明”资源优势。湘湖已拥有4个4A级景区,50余个优质产品资源,以及1个国家级文保单位、1个省级文保单位。湘湖是越王卧薪尝胆的精神意志,是程门立雪、筑湖开学的文脉传承,是张岱笔下的诗情画意……有着鲜明文化印记和认同感的湘湖,在今后的萧山、杭州旅游布局中运用“诗情画意”的手法,讲好湘湖故事,推进湘湖与跨湖桥文化携手走上申遗之路,为湘湖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度假区储蓄发展动能。

▲ 湘湖旅游国家度假区

图/公开资料
已拥有湘湖跨湖桥景区、长乔极地海洋公园、杭州乐园、东方文化园4家4A级景区。

国际平台机遇优势。世界旅游联盟总部是杭州引进的首个世界性旅游组织,是杭州旅游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浙江杭州推动旅游国际化、建设国际会展之都意义重大,必将有力推动“诗画浙江”大花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品牌打造,充分利用和放大世界旅游联盟(WTA)总部落户效应,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度假区在湘湖的示范工作。

▲ 世界旅游联盟总部暨世界旅游博览馆
图/公开资料
2023年2月24日,世界旅游联盟总部(WTA)启用仪式在萧山湘湖世界旅游博览馆举行,标志着世界旅游联盟总部正式落户杭州。 

(二)难点分析与重点突破 

文旅业态需求多样,产品供给亟待创新。

相比于80、90后热爱山水,亲近自然治愈生活,00后更注重参与体验感。站位长三角,杭州作为青年人占比高、最能花钱的城市之一,湘湖在“子夜”经济、运动、艺术、美食及特色活动上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入境旅游市场规模有待提升,与国际旅游度假区相比,存在客流总量规模不大、客源市场的可持续性和带动性不强等问题。

服务质量规范提升,多方参与突破壁垒。

世界旅游联盟总部脚下这片土地,是一部杭州的“世界史”,距今8000年前的跨湖桥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的一叶独木舟荡开了杭州绚丽的文明史,作为诞生惊世文明之地,湘湖国际化水平有待突破,总体服务质量有待升级。湘湖响应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仍然存在不少提升空间。

▲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图/公开资料

▲ 跨湖桥文化遗址出土的独木舟和陶器类物件
图/公开资料

消费期待稳步提升,品牌矩阵焕新活力。

湘湖现有旅游与会展、科技、金融、文化等产业融合进程较为缓慢,融合产品供给不够丰富。为更好践行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战略定位,努力建设成展示杭州城市国际化的窗口,湘湖需要不断培育新的世界级品牌,例如“国际范”龙头旅游产品、“湘湘韵”文化旅游产品、“时尚潮”休闲度假产品、“江南味”乡村旅游产品、“未来感”数字旅游产品和“+旅游”多元融合产品等。

PART 2.
湘湖创建我国首个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对策

(一) 推行一套标准

以世界级的标准明晰发展路径。

国际旅游度假区应包含世界级规划、世界级产品、世界级营销等方面的考量,必须有极致的顶层设计、极致的目标追求。建议邀请国内权威机构、国内外顶尖权威专家、联合国相关机构、著名智库学者,以国际化的视野进行发展战略和路径研究,将这一目标具体化、标准化、项目化,明确行动路线、措施方法、评价指标。

以“1+N”标准模式彰显世界级内涵。

湘湖助力杭州推行并践行一套“1+N”模式的标准体系,即一套国际化国际旅游度假区创建的通用标准,配套符合各类专项目的地的规范标准。

(二) 示范一种模式

(三) 建成一套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

以杭州市政府牵头,湘湖成立国际旅游度假区工程协调决策机构,协调决策机构下设专班,明确具体工作模式,统筹政策研究、规划编制、区域性项目建设的协调决策,构建多部门协同、市区街道联动的工作格局。定期研究协调旅游发展重大事项,统筹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和资源要素保障。

强化督导推进。

引导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建议强调各级党委政府的统筹领导,主要领导组织推动,同步推进各地创建工作如浙江省创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千年古城”复兴计划,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浙江省未来旅游先行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创建等工作。

(四) 出台一套政策

强化文化和旅游产业用地保障。

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和闲置的国有资产,用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项目申请使用国土空间规划中预留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等,通过上位规划引导政府做好用地保障。 

强化金融保障落实财政优惠。

推动国有旅游投资平台设立、重组和运营创新,引入社会资本、国际资本参与经营。出台支持政策,建立专项基金。如由政府牵头WTA协同推动成立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基金,调动国有企业、知名旅游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项目建设,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扩大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渠道,完善投融资政策,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

建立高质量旅游业人才智库。

建立智库咨询机制,重大决策吸收智库的意见建议,旨在为国际旅游度假区创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借助国际组织WTA的平台优势,引进国际化或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团队,利用现有会员与各行业专家资源优势提供智力支持,做好相关工作的培训与分享工作。借助平台来配合政府制定并完善旅游、会展、酒店、服务、互联网等专项人才培养政策,保障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落实高端人才奖励政策等。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度假区发展进入新征程,人们的休闲度假旅游需求不断增加,对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我们相信,国际旅游度假区标准的制定,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居民游客生活品质、创建美好休闲度假生活,同时也期待能够为其他城市地区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区带来一定的经验对策,助力打造中华文化和中国旅游的国际化展示窗口,让世界看到“另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