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港两地恢复正常通关后,港澳居民北上出游热持续升温,大湾区粤港澳三地“互游”趋势显著,特别是前段时间复活节及清明节前后,大批港人北上返乡祭祖、探亲访友、游玩扫货等,挤爆各大口岸,场景堪比“春运”。随着全球旅游竞争加剧和旅游内循环增量见顶,旅游市场在2024年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究竟,“港人春运”现象因何产生?大众消费降级下港澳还能否突围?
PART 1.
今年香港北上潮,有多夸张?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香港一直被称为“购物天堂”,即便往前数个十年,内地人南下旅游血拼还是国内典型的消费现象。继去年港澳北上潮初显后,来内地消费成为了不少港人典型的假日“跨境消费”的新模式。前段时间,深圳终是被港人挤爆了,引发网友笑称:香港人有自己的春运。
3月29日至4月1日,香港复活节及清明假期4天连假,香港居民北上出游需求达到今年以来的峰值,毫不夸张的说,香港街头和地铁上几乎没什么本地人了。据悉,此期间约有85万港人北上消费,61万内地游客到达香港,同程旅行平台显示广东主要景区来自香港的客流量同比增长了553%。4月9日,《2024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今年1~3月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居民对广东主要城市旅游产品的整体搜索量同比增长近300倍,香港跻身广州、深圳、珠海等广东主要旅游城市的前五大客源地之一,港澳地区用户对广东主要城市的住宿、交通等旅游产品关注较高。可见,港人北上的洪流已压倒性地战胜内地南下的趋势。

▲香港市民经落马洲口岸到深圳游玩
图@“深圳大湾区好去处开心share”
其实香港人“爱上”深圳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自两岸通关恢复后,每到节假日港澳通关人数就屡创新高,买空山姆、盒马也是常规操作。2023年光是港人在深圳的“非现金消费总额”便超过了86亿人民币。
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除了港人在北上逛吃、扫货,有一支队伍也正在南下,即涌入香港的投资者。
随着内地银行下调存款利率落地,内地和香港存款利差不断扩大,南下开户存钱,抢夺香港高利率的窗口期,成为不少内地投资者的首要任务。来自各地各行业的内地居民奔赴口岸,到香港第一站就是直奔银行。
PART 2.
假期成“港人春运”,现象因何产生?

“港人春运”现象下,不少人也开始在意,过往长假期香港人都喜欢出去,为何突然一窝蜂集中北上?
《纽约时报》在今年2月的一篇报道中写道:“厌倦了香港高昂的生活成本、糟糕的服务和有限的选择,香港人开始前往深圳购买日用品、就餐……”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香港服务业态度差”被高度传播,跨境电商和免税店的兴起也让香港不再拥有购物优势,以及消费心理的改变等因素,种种皆有迹可循。
北上消费更具性价比。
贵,是两岸同胞对香港物价的共识。前不久美世人力资源顾问公司(Mercer)公布了2023年《生活成本城市排名》,该项排名比较了全球227个城市超过200类项目的生活成本,其中,香港不负众望蝉联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今年港铁宣布又要涨价了,将根据可加可减机制,6月开始港铁票价增长3.09%,明年和后年或将还会增长0.06%及0.05%。反观内地,吃喝玩乐购物的地方丰富且便利,汇率上也划算很多,对于香港居民而言,物美价廉是深圳这些内地城市的特色。当然,他们的消费还不仅仅是大型商超,口岸周边的牙科诊所、温泉汤馆、数码店、按摩店等皆是热门去处,甚至衍生出北上就医,去内地享受更具性价比的医疗服务。

▲港人北上就医相关报道
图@大公文汇
香港私立医院收费高昂,免费的公立医院排号是个难题。
便利的交通设施
2023年12月15日10时,港珠澳大桥旅游试运营开通仪式在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送客平台举行,标志着港珠澳大桥旅游正式向公众开放。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让跨越三地的交通变得更加便捷。从“澳车北上”到“港车北上”,政策的放开让更多香港居民对内地旅游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大桥往返的车流客流多次刷新记录。便捷的交通、内地美食美景的吸引力,让越来越多港澳居民将自己的生活半径和休闲度假圈子扩大到整个大湾区,且在不断扩展。近来,由香港出发至广东、福建、湖南等地区的高铁及航班的查询及预订量均有显著增长。

▲港珠澳大桥
图@人民日报
随着五一假期到来,近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发布公告称,劳动节假期港珠澳大桥将免收7座及以下(含驾驶人座位)小型客车通行费。符合条件的小型客车经电子自动收费车道(国标ETC、香港快用户)或经人工收费车道均可享受免费通行政策。
贴心完善的服务
一方面是内地城市的基础服务设施,另一方面是内地的服务态度。相比香港,内地的商品和服务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基础上,质量和种类也在不断提升,尤其贴心的服务和友善的态度直接拉满消费体验。内地多项服务政策措施也吸引了港人北上消费的决心,像去年9月,深圳发改委发布“促消费21条”,其中单列1节3条“便利港人消费”的内容,包括面向港澳游客加强宣传推介、优化港澳游客消费服务、完善跨境支付环境。各项新政策不断推出下,大湾区一体化的不断加强,港人北上的活动还有养老。今年以来,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多项利好香港长者“北上养老”的政策举措,大湾区的一些养老机构迎来了港人预订和入住的小高峰,也给内地养老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市场和机遇。
PART 3.
多国对华免签,港澳还能否突围?

去年下半年短时间内,新马泰先后宣布对华免签。而另一边,作为新加坡在亚洲地区的长期对手香港,旅游业表现不尽如人意。据香港旅发局近期公布的去年全年访港旅客人数,只录得3400万人次,与高峰期相比,不到一半水准。
客观来说,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还是新马泰出境游,都不过是普通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在政策推动、愈发便捷的交通条件下,人们选择变得更加自由。对于大多消费者而言,哪里性价比高、体验感好,人们就更乐意往哪里去。
因此,面临消费模式转变、全球旅游业竞争等,香港旅游业或者内地旅游城市仍可以通过提供更有情绪价值的服务和更具性价比、更丰富的产品选择来吸引消费者。譬如香港旅游定位不应再单一化为“购物天堂”,也应积极改变“香港的服务态度恶劣”这一城市形象,需要从深度游、体验游和强化固有景点资源等方面着手,抓住旅客群体喜好,给予全新优质的服务体验。包括旅行社等,应与时俱进地调整经营模式,开拓创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新型文化产品,若单纯地走传统旅游产品之路,可能会越走越窄。

▲香港01新闻采访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早前也表示,鼓励及支持服务业界举办例如礼貌服务、微笑活动等,应该以顾客为先,提升香港的专业形象和整体竞争力。
近年,香港旅发局和澳门文旅局也发现了自由行的市场趋势,不断推出新的线路产品,在确保旅游市场顺利打开和迅速恢复上作出了不少尝试。之前在全面“通关”后,特区政府推出“Hello Hong Kong(你好,香港!)”全球大型宣传活动,香港旅游发展局也派发约200万份“香港有礼”旅客消费优惠券吸客。今年3月6日起,西安、青岛正式为该市户籍居民及居住证持有人签发往来港澳“个人旅游签注”,目前共有51个城市的居民可赴港澳自由行。
诚然,这些对于内地的旅游业者来说,同样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当然也期待内地有更多城市,真正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对于“北上”与“南下”交织日益紧密,新加坡和内地有了更紧密合作,你觉得港澳还有哪些突围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