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成音乐“劫”,到底是谁的锅?

不久前河南南阳举办的“中原迷笛音乐节”,大概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因为“大规模失窃事件”登上热搜,引起一轮热议。据官方通报,10月5日,当地警方共接到报案73起,落实被盗案件65起。有的丢了帐篷、睡袋、椅子,有的丢了眼镜、耳机、银行卡,还有的丢了香水、项链和手机……

发布日期:2023-10-18

不久前河南南阳举办的“中原迷笛音乐节”,大概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因为“大规模失窃事件”登上热搜,引起一轮热议。据官方通报,10月5日,当地警方共接到报案73起,落实被盗案件65起。有的丢了帐篷、睡袋、椅子,有的丢了眼镜、耳机、银行卡,还有的丢了香水、项链和手机……

10月3日,中原迷笛音乐节组委会通过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南阳市公安局及卧龙区公安分局已成立了专案组,全力侦破。后续除了追回部分物品,主办方已启动补偿,不少乐迷也收到了来自当地政府和爱心企业提供的补偿款。

细究失窃事件,当音乐节、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下沉三四线城市时,我们不难看到地方政府、活动主办方、本地群众及外来游客等多方之间的“水土不服”现象。

PART 1.
音乐节的“0元购”
反映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镜子

近两年,国内外在大型活动举办上的负面事件并不罕见。

今年9月,巴厘岛举办的大型电音节Ultra亦未能避免大规模团伙作案。抖音某博主在平台发布了自己在巴厘岛电音节时拍摄的一段现场视频,视频显示一位男子将手伸入博主双肩包内盗走手机,而视频录制者和博主全程都未察觉,在该条视频评论区,博主还提到当天手机被盗的还有不少人。之前的南京“青空音乐节”的强阵容也并没有带来强口碑,反而面临着观众大规模声讨,除了音乐人的演出,整个音乐节几乎处处成为乐迷口中的槽点,包括检票排队太久导致很多观众错过开场乐队,安保出现罚站观众、打人行为等等,现场音响设备更是被网友吐槽不如“家里20块钱买来的低音炮外放”。

小红书平台上关于南京青空音乐节的相关吐槽贴

当然,相较于前些年,音乐节如今也已经大幅规范,体系也更加完善,焦作云台山音乐节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今年5月为期两天的“2023云台山音乐节”,让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怀川大地。据了解,云台山音乐节期间,修武县公安局出动执勤警力1500人次全天候值守,300名特警、40名民警组成突击队现场待命;同时,供电、医疗、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融媒体中心、志愿者等多方部门联动,4000余名工作人员全力支持音乐节的举办。主办方也在乐队、舞台、灯光、音响等专业上保持着高水准,为现场乐迷带来了一场顶级舞美视觉盛宴。

2023云台山音乐节现场 图源@云台山景区
#云台山音乐节免费发放10万份礼包、#相约云台山音乐节等相关话题,持续霸榜各大平台热榜,其中#云台山音乐节杀疯了抖音话题播放量位居全国种草榜、娱乐榜TOP1。

除了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场内还打造潮流乐迷营地、文化创意市集、IP品牌创意体验馆等多元花式玩法。焦作文旅更是为广大乐迷送出福利:5月31日前,持云台山音乐节门票游览青天河景区门票全免,游览神农山、焦作影视城、陈家沟、嘉应观、森林动物园景区门票半价优惠。近几年,焦作已成功打造了高能级文旅“爆款IP”,也赢得了“热情焦作 好客怀川”音乐之城、音乐之山的好口碑。

2023云台山音乐节的乐迷好评 

回看南阳此次的尴尬遭遇,不难发现当地政府和活动主办方在监管上存在的疏漏:一是安保过早放松警惕,乐迷还没有完全撤离就解除现场监管;二是对舆情防控缺少监管与应急预案,真假混合的消息导致舆论升级。同时,该事件也具有一定的共性。相较于对举办大型活动驾轻就熟的大城市,很多县城并没有多少经验,在真正去操办一场大型活动时,其现场管理、应急预案乃至公共素养等短板便凸显出来。就在前两天的大连马拉松,在比赛最后冲刺阶段,中国选手尹顺金遭遇疑似赛事车辆的拦阻,被迫偏离了前进路线。而据了解,这辆车其实是赛事的“引导车”。

赛事视频截图:尹顺金被皮卡车挡道
针对这一事件,大连马拉松组委会表示深感遗憾,并向选手和观众致以歉意。同时,他们也表示将加强赛事管理和监督,确保类似情况不再发生。

虽然很多地方想要通过马拉松这张名片,擦亮当地的文化、经济,但随着国内体育赛事的增多,相关赛事承办机构专业水准愈发“参差不齐”,马拉松突发状况也越来越多,包括过引导车带错路、志愿者给选手“递国旗”等意外事件,逐渐暴露出赛事方的不专业。因此,值得关注的不仅仅是音乐节,对于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演出和赛事活动,考验的不仅是主办方,更是考验举办地主管部门的全方位规划和管理能力,此前我们也对这方面进行过相关的研究探讨。(点击查看:音乐节、体育赛事……“造节”与城市如何“琴瑟和鸣”?)

PART 2.
音乐节下沉到县城
“新手”犯错,真的在所难免?

我们享受音乐节、马拉松赛事等IP给地区带来的大批客流和文旅消费力,自然也要承担其带来的各种落地难题。此次南阳迷笛音乐节事件,相较于将矛头指向“地域”,指控到底谁的错,不妨说其带来的警醒:除了做好交通食宿、活动设备、如厕、垃圾处理为核心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外,地方主管部门承办大型活动的规划能力、综合管理、应急预案、舆论引导与活动主办方的专业度都是重中之重,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地方主管部门、活动主办方、当地群众和游客等各方共同努力。

地方主管部门

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的传播和塑造不再局限于传统宣传方式,需要更多地考虑新媒体的力量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因此大型活动规划方案光从顶层设计的宏观角度出发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组织管控管理预案和舆情预案,从城市定位、活动组织、安全监管、公共服务、媒体宣传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障。

活动主办方

一方面,主办方不能避重就轻,除了硬件投入,还需要提前策划、反复演练,检视安保管理问题,另一方面,要对活动筹划管理和效果评估,并有专业的认知和系统的解决方案。

迷笛乐迷网上晒出的后续赔偿部分
10月7日,迷笛音乐节组委会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未来,一方面我们会对于乐迷加强宣传,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另外也需要对于附近的居民在合规经商等方面加大宣传,提升公众的法治意识。”

当地群众

从大型活动本身的专业和品质,到治安管理与服务,不仅需要当地基础设施的托举,更需要群众文明的托举。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在政府和主办方的引导下,他们自己也要保持主观能动性,去理解和认可引进的文旅产品,积极参与进来,成为地区文旅发展的维护者、护航者和检验者。

参与者本身

不管是音乐节还是各类活动,作为参与者本身,都需要将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对于网络上不必要的话题讨论,未知全貌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又添一把火”,避免因一起负面事件抹黑一座城市及城市民众,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积极等待官方的处理和反馈。

PART 3.
音乐“劫”之后唱好小城故事
还会有更多再次“光顾”的机会

就像南阳市在“2023中原迷笛音乐节”筹备工作推进会上提出的,“把举办中原迷笛音乐节看做检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文明成色的一次考验,当做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和加速文旅融合的重要机遇”。我们相信,城市举办活动的初衷也是希望牢牢把握机会,为城市发展赋能,推动文旅产业融合,而南阳此次在“提供四万多志愿者”“营地四周都有围墙,且24小时都有保安守护”“强调‘用爱感化,不与乐迷产生冲突’的志愿者服务细则”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也是可圈可点,以及乐迷之间热烈快乐的沉浸式体验也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董宇的轮椅被台下乐迷托举起来观看演出@迷笛官方

乐迷在泥地里狂欢@迷笛官方

当然,一线城市文化消费体量和质量依然领先,但音乐节的布局方向下沉,也是“小城”给与了我们更多的增长预期。只是多个栽跟头的城市在提醒各方,想要通过活动IP升级城市文旅形象,若不能前期做好顶层设计,落地运营时做好全盘协调和综合管理,那么极小的问题都可能引发极大的负面,导致“吃力不讨好”的结果。

找到短板才能补齐短板,城市形象和文旅品牌建设的提升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投入,不能只局限于一次活动的成功或失败,而是长期、持续、有效地谋划和深耕。当城市管理者和主办方直面并积极处理难题,有能力接待大量游客并提供好的服务和保障,城市和品牌主办方才有好口碑,也值得大家再次“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