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份启动“十五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和重点项目的谋划策划。从国家和各地政府选题情况来看,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教育科技人才、创新驱动、“双碳”、绿色发展等议题是“十五五”期间关注重点。本期“十五五”规划跟踪我们将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这一研究课题,分析当前我国对各地产业转型、能源消耗、土地利用提出新要求,探讨“十五五”时期促进旅游服务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背景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建议。
PART 1.
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全球经济的转型和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识和趋势,绿色经济也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对于我国来说,既是为地方发展带来了新的产业机遇,也意味着我们正面临着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提升大众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五五”前期研究课题关于绿色发展的关键词汇整理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自1970年以来,全球受监测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平均减少了69%,人类正以空前的速度过度消耗着自然资源。“旅游与绿色投资”成为2023年英国伦敦世界旅游交易交易会的主题。近年来,国内各地加快“集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低碳、主客共享”绿色文旅新供给,绿色旅游已然成为“两山理论山”的重要载体,包括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田园综合体等都是其生动实践。
今年2月初,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4年发展预测》指出:2024年是旅游经济“周期内转段和跨周期跃升”的关键期,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主要指标将保持两成以上增速,接近甚至超过2019年历史最高水平,全年“供需两旺、均衡发展”可期。伴随着新兴市场主体加速涌入和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发展也开始进入由“供给迎合需求”到“供给创造需求”的新阶段。
对此,于文旅行业而言,在贯彻落实国家法定规划体系,实现各类规划衔接方面,“十五五”期间文旅规划应强调旅游规划的自身价值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和协调。这要求相关方既要有政策及产业规划的语境、顶层设计的战略思维和空间规划的资质,又要有落地实施、运营变现的能力。
PART 2.
技术创新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
当前,着眼“双碳”目标及绿色低碳转型形势,“十五五”更加强调绿色低碳发展,注重围绕传统行业和新兴领域,聚焦供给侧和应用端共同发力,提出统筹推进产能优化布局、产业转型升级和清洁能源应用。同时,强调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强化科技赋能,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的培育;强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综合各级政策和多方研究,预计“十五五”期间,现代科技与旅游业深度融合趋势将会更加凸显,并将长远性地推动旅游供给与消费需求的全新升级,在这之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关键所在。
一方面,从国家总体数字化转型看,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包括使用数字化手段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动各类经济活动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融合。这需要相关部门和全产业链加大对绿色能源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绿色能源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同时还需要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相关技术应用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从旅游业角度来看,“十四五”时期,智慧旅游新技术应用方面显著提升,“十五五”时期,在贯彻落实已有规划的基础上,科技赋能文旅或将进一步突出文旅科技融合、智慧智能,注重“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
另一方面,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领需要坚实的人才支撑和保障,这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大力培养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人才和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以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尤其文旅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五”期间持续大力发展绿色旅游,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当然,对于文旅产业利益相关者来说,接下来还需要围绕低碳生态、绿色节能等新需求,不断丰富与创新生态旅游产品,并将文化保护与创新利用相结合,通过文旅新业态、新模式的引导,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生产。
参考文献
1.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2024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
2.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地球生命力报告》
3. 文化和旅游部等,《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