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杭州市省级非遗景区复核工作全面启动

浙江珞拾受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委托,积极响应相关政策规定与要求,于3月全面启动对杭州市符合要求的8个非遗主题镇、9个民俗文化村共17个省级非遗景区的复核工作。

发布日期:2023-03-30

浙江珞拾受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委托,积极响应相关政策规定与要求,于3月全面启动对杭州市符合要求的8个非遗主题镇、9个民俗文化村共17个省级非遗景区的复核工作。

3月上旬,我们组织了6个复核专家小组,对各景区提交的佐证材料进行初审和反馈,并于现场查验后,召开了专家碰头会议。会议上,多位专家对各景区现场考察概况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充分交流,同时对各景区待改进的问题与未来发展路径建言献策。

▲唐代剑教授于临安区湍口镇座谈交流

PART 1.
特色亮点 资源禀赋优集,文化内涵突出

此次复核的17个景区中,共有116项非遗项目,其中1项人类非遗、4项国家级非遗、18项省级非遗。

复核景区的非遗级别较高,种类丰富,且资源唯一性明显。各景区依托特有非遗项目,建设非遗展示馆、非遗工坊、非遗主题街区等非遗体验与展示空间,将“非遗+演艺”、“非遗+研学”、“非遗+文创”等业态融合,有效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内涵,同时围绕非遗项目积极组织开展品牌性的节庆与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PART 2.
美中不足 后备人才储备待丰富、营销推广手段待改进

专家团队通过现场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非遗景区的传承人队伍总体年龄偏大,传统的非遗技艺与市场环境、经济效益关联度较小,较难吸收年轻人加入,导致非遗传承与旅游开发的后备人才不足,非遗传承的生命力与存续力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此外,大部分景区结合自身非遗项目开发的非遗商品,缺乏“非遗标签”,或未将商品市场化,缺乏非遗商品的推广意愿和运营思路。

专家建议,各景区需加快非遗项目与非遗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区域内非遗项目与旅游相关业态,尤其是新兴业态有机融合,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非遗文旅品牌,实现以非遗促进文化共富、精神共富的长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