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第一期,我们将杭州设为首发站,来了一场深度Citywalk。整个Citywalk路线途径“中山中路-南宋御街-高银街-河坊街-大井巷-鼓楼-十五奎巷-大马弄-中山南路-德寿宫-五柳巷”,是杭州一条颇为经典的漫游路线。
PART 1.
中山路的“前世”
有人说:一段杭州中山路,就是一部南宋史。
历史建筑研究专家仲向平曾评价中山路:见证过皇城的繁华荣耀,驻留过世界的商旅信客,目视过革命的辗转起伏,最后沉淀为杭州千年岁月的一抹印痕……像杭州中山路这样有千年宋韵底色,又连通现代商圈,还能看到杭州原住民生活烟火气的,可能只此一条。
南宋时期的御街南起皇城北门和宁门外,经朝天门、中山中路、中山北路、观桥(今贯桥到今凤起路、武林路交叉口一带),全长约4000多米,是皇帝到景灵宫祭祀时的专用道路。据南宋史料记载,当时的御街既是政治大街,又是商业和文化大街。
其中,杭州中山路是1946年由“江墅路”更名而来,并以“中山南路”“中山中路”“中山北路”分三段命名,一直沿用至今。中山中路是当时京城人气最旺、商业最繁华的路段,可以理解成我们现在所说的城市“CBD”区域。

▲《南宋御街繁盛图》戴宏海 局部
在《武林旧事》等文献记载中,南宋临安城御街的两旁商肆林立,诸行面市样样齐全,繁华一时,“无一家不买卖者”。
南宋灭亡后,杭州城不再具有皇城的政治地位,百姓的脚印出现在御街之上,民间商业氛围也愈发浓厚。之后御街虽多有改变,或变窄、扩宽,或路基损坏,但道路的基本走向始终没变。
PART 2.
御街老字号的变迁
元朝时,南宋御街已然变身为民间商街。大批阿拉伯商人在羊坝头一带聚集,因此出现了许多供应牛羊肉的店家,著名的羊汤饭店便是由那时兴起,今天羊坝头仍可见一排排特色牛羊肉餐厅。到了清末,其杭州城“商业第一街”的称号仍然保持,当时杭州四家最大的百货商店全坐落于此,但膨胀的商业文化也让御街变得相当狭窄。
20世纪20年代,杭州开始现代化改造,当时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正处于西风东渐时代,受其影响政府新建了一批西洋立面和中式内庭的中西交融的建筑,像今天中山中路上的一些银行旧址便是在这一时期建造起来的,它们被统称为“中山中路解放路至鼓楼段近代商业金融建筑”,这也让这条老街再添时代特色。
▲杭州盐业银行旧址,现为北京银行
盐业银行旧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中山中路271号,该行于1915年由张镇芳发起建立,为中国“北四行”之一,于1921年在杭州设立办事处。大门和立柱顶端的雕花依然能看出时代的印记。
中国伊斯兰教著名清真寺,因其建筑群布局形似凤凰被称为“凤凰寺”,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齐称“中国四大古寺”。
据载,1949年中山中路上共有工商企业300余家,绸庄布店、百货杂货店、中西药店等数量颇多,像方回春堂、万隆火腿庄、江南面王奎元馆等老字号至今仍顾客络绎不绝。现在中山中路解放路口是座过街天桥,南端是肯德基永安店,过去曾是杭州最大的国营供销社食品商店,北端是奎元馆总店,他家的虾爆鳝面是不少老杭州人的记忆。
▲奎元馆面食之一
奎元馆创办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距今已有100多年。2023年,奎元馆入选米其林指南推荐榜单。
▲方回春堂
中华老字号方回春堂,始创于清顺治六年。许多游客来到杭州都会被其吸引,他们在这里参观、问诊抓药,在浓浓的中药香里感知岁月沉淀下来的味道,感受一部鲜活的中华医药文化史。
新中国成立后,杭州许多新的商业业态陆续出现,靠近西湖的湖滨路和延安路逐渐成为新的商业中心,中山中路上很多知名老字号不得不另觅新址或改换门庭。这些老字号也见证了中山路的盛与衰,以及城市的商业变迁。
PART 3.
城市更新下的市井生态
南宋御街遗址被发掘后,2006年杭州市政府出台了《中山中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确定中山中路为传统商业区,通过“以旧复旧”的方式,采取综合保护和有机更新,集中恢复著名老字号,还原“前街后宅”的市井面貌。
2008年1月杭州启动了中山中路综合整治工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于2009年9月重新修复开街,重修后的南宋御街长3.7公里,以吴山广场为中心点,以坊巷为基,形成“甲”字形的空间格局。
▲2009年,当时的李罕梁博士参与编制《南宋御街国际旅游综合体策划方案》
▲南宋御街陈列馆-街道遗址
南宋遗址陈列馆展示了南宋御街的一段遗址,它是见证南宋全盛时期杭州古都繁华景象的珍贵文物古迹。上方的“横梁”是民国时期的街道,下方小砖头砌成的道路是南宋时期的御街。
现如今,车水马龙的路两边是丰富的文旅业态,主街和支线之间,隐匿着无数小店,小饭馆、咖啡馆、小酒馆、西餐馆、汤面店、糕点铺、杂货铺、买手店……居民游客们可以一边吃着西餐,一边沉浸式体验老建筑。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几年各种业态的小店如雨后春笋一般生长出来,尤以河坊街为代表的文化商业街,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布局下,商业氛围愈发浓郁。
▲拍摄于2024年3月的南宋御街和河坊街街景
在不破坏原有生活状态的前提下,南宋御街、德寿宫、鼓楼和河坊街在相连中将历史碎片采集汇聚,重塑了城市空间肌理,恢复了人们对杭城的记忆,展现了历史老城的原真性、整体性、延续性和游赏性。而南宋皇城大遗址作为杭州宋韵文化的“压舱石”,也让宋韵文化的“灵魂”有处安放。
一路触摸过历史痕迹,我们继续沿着路线深入街坊邻里,期望近距离感受老旧居住空间在城市更新的下变化与诉求。与相邻的南宋御街、河坊街不同的是,大马弄、十五奎巷、五柳巷等这些充满日常生活场景的老街巷,会让人觉得好像是两个城市。
老旧的民居楼、鱼虾瓜果的菜市场、头顶拉根绳子晾晒的衣物,以及本地人互相打招呼的杭州话、巷弄里追逐嬉闹的孩童、傍晚窗户飘出的杭帮菜的香味……这里保留着最鲜活的原住民生活场景,散发着杭州滨水而居的那抹烟火气。与此同时,它们又是老饕私藏的美食街,大大大小小的地道馆子也许对于天南海北的吃货们来说,比逛西湖更能感觉到杭州滋味,更容易遇见这座城市真正的风貌。而作为延续杭州地方居住文化,集中反映市井百姓生活的重要历史地标,这里也引得许多文艺青年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
▲拍摄于2024年3月的大井巷和大马弄街景
在一千多年的时光中,杭州这座老城像一颗种子汲取着江河湖山溪的灵气,历经快速城市化的阶段,仍能留存着历史文化脉络。宋韵传承,古今相谐,让我们这些Citywalker沿着这条南北的轴线之路闲悠漫步,在凝结着南宋的人文精粹中引发无限遐想。或正如王澍曾预言“这是杭州城市复兴的开端”。
南宋御街沿路商铺为什么也有“游客店”?
作为杭州老街的名片河坊街,后来怎么有如此多雷同的商业店铺?
大井巷、大马弄等社区街巷因何会成为网红咖啡以及老底子美食的聚集地?
锁定浙江珞拾《文旅洞察》栏目
我们下期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