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入选|浙江省“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

2024年12月19日至25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将浙江省“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名单进行了公示。浙江珞拾与浙大城市学院工会委员会合作项目《“非遗进校园”城院样板:以“诗画古运河,城市新生力”品牌工程探索特色育人实践途径》成功入选浙江省“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

发布日期:2024-12-30

2024年12月19日至25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将浙江省“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名单进行了公示。浙江珞拾与浙大城市学院工会委员会合作项目《“非遗进校园”城院样板:以“诗画古运河,城市新生力”品牌工程探索特色育人实践途径》成功入选浙江省“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 

为落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薪火行动方案》,推动非遗融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促进非遗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传承与传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于今年8月开展了“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征集活动。

经各地各单位申报、专家评审等程序,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最终拟确定66个案例入选全省“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名单,其中,浙江珞拾与浙大城市学院工会委员会的合作项目《“非遗进校园”城院样板:以“诗画古运河,城市新生力”品牌工程探索特色育人实践途径》成功入选浙江省“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

▲关于“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名单

“非遗进校园”城院样板:
以“诗画古运河,城市新生力”品牌工程探索特色育人实践途径

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建设、浙江高质量发展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历史时期,为了充分展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工作成果,持续推动非遗项目与高校人文社科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在校师生保护传承非遗的意识,浙大城市学院与浙江珞拾深化育人工作,于2021年联合开展“诗画古运河,城市新生力”计划。2021年12月31日,首发活动顺利在浙大城市学院启动;2022年6月6日至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诗画古运河,城市新生力”系列活动举办,在学校宣传展示大运河文化遗产,扎实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丰富广大学生和教职工的文化活动。同时,计划以浙大城市学院为起点,逐步向杭州市乃至浙江省各类学校推广,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在以高校学生为代表的新生力量中传承创新。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诗画古运河,城市新生力”系列活动现场

近几年,浙大城市学院与浙江珞拾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搭建人文交流平台,相继为在校师生推出形式丰富的非遗主题知识的普及、推广、体验活动,通过校企合作践行育人、多元场景助推非遗资源共享、文创产品赋能“非遗+”模式、激活地域文化符号实现有机融合、数字化增强非遗项目可见度等实践路径,深化师生对非遗价值的认识与尊重,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储备人才资源,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和文化基因创新转化,打造浙江省“非遗进校园”示范样板。

▲“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 (部分) 

在传承人参与情况方面,2021年,浙大城市学院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孙亚青、魏立中等劳动教育导师颁发聘书;2022年,“诗画古运河,城市新生力”计划邀请20多位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齐聚浙大城市学院,亲临现场指导。目前已有超千名高校师生参与非遗研习课程,并表示愿意在未来继续参与或推广相关文化活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接下来,我们也将在非遗相关的专题赛事、主题展览、特色市集、大讲堂、研习课等形式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升级,探索更多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发展落地的现实路径。

 

声明
图文内容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和业内交流之目的,仅供阅读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