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至21日,第五届地球科学旅游大会暨2024自然保护地科学解说大会在广东省韶关市举办。大会现场发布了《2024地球科学旅游创新案例》推荐名单,浙江珞拾服务的“天坑之秘 育游共生:宣恩矅天眼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综合治理与创建”案例位于榜首。
12月18日晚,由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韶关学院、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地球科学旅游大会暨2024自然保护地地球科学解说大会”在广东韶关开幕。开幕式由地学旅游分会秘书长李永良主持,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吴文学,韶关学院党委书记孔云龙等领导作开幕式致辞。
本次大会以“大生态、新内容、高质量”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境内外200余名地质研究、自然研学、文旅规划、科学解说等专家学者,世界地质公园、旅游景区代表及各界人士参会,共同探讨地球科学旅游的新趋势、新机遇和新挑战。
▲大会现场
《2024地球科学旅游创新案例》由三明学院经管学院副院长李想发布。自今年3月发布征集,地学旅游分会共收到50余家地学旅游相关机构的投稿,最终评选出11个创新案例。其中,浙江珞拾服务的“天坑之秘 育游共生:宣恩矅天眼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综合治理与创建”案例荣登榜首。浙江珞拾董事、常务副总经理竺昕代表公司受邀出席成果发布会。这些成果案例不仅折射出地学旅游行业的潜能,激发了行业创新热情与灵感,也为地球科学旅游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浙江珞拾董事、常务副总经理竺昕受邀出席大会
▲12月19日闭幕式,大会颁发2024地学旅游创新案例证书上图第2排右3为浙江珞拾董事、常务副总经理竺昕
天坑之秘 育游共生:
宣恩矅天眼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综合治理与创建
矅天眼锣圈岩天坑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形成于寒武纪时期,是地下水与可溶性岩石长期溶蚀造成的自然天坑,深达290余米。20世纪90年代,天坑受当地生活垃圾的影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015年,湖北省绿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宣恩县政府达成协议,投资建设矅天眼景区。该项目被列为湖北省2016、2017、2018年重点项目,且2017年被评为全国优选旅游项目。
2023年,浙江珞拾基于景区创A标准细则,对矅天眼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进行全流程指导。早在2017年,我们就为宣恩县政府提供多个项目的文旅发展指导服务,将东部地区的经验分享到西部,也早在那一年即开始对矅天眼景区开始全方位发展提供咨询指导服务。通过多年共同努力,2023年年末,浙江珞拾成功助力景区通过景观质量评审,成功入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名单。
▲矅天眼天坑底部植被
▲矅天眼石林
▲矅天眼天坑
自开发建设以来,景区将生态保护贯穿于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倡导保护性开发和绿色文明旅游,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近年来,该项目推动当地配套设施改善、乡村环境美化、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和效益大幅提升,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被列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项目”。同时,区域生态保育与游憩兼顾,成为地质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典范,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重目标,为当地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大会还重磅发布了《中国地球科学旅游(自然游憩)行业报告(2024)》,《地球科学研学旅游基地等级划分与评定》与《地球科学研学旅游导师等级划分与评定》团体标准等重要成果,并特别设置了四场主题论坛,聚焦行业热点问题,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大会闭幕后,参会嘉宾实地考察调研了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并通过夜观、天文观测、茶文化体验等夜晚科普活动,亲身体验地球科学旅游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