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1月22日,浙江珞拾官方网站(www.zjrocksprings.com)正式上线试运行。值此浙江珞拾创立10周年之际,此次官网上线标志着企业正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PART 1.
新生|时代与机遇
上世纪90年代,国内标准化旅游的初级概念主要是“卫生餐厅”、“星级酒店”,到了2007年,中国第一批5A级景区产生,旅游产业迈入讲“标准和质量”的规划性阶段。在2007至2013年这一阶段,文旅地产高速发展,项目遍地开花,此外,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活动成功举办,中国入境旅游市场被充分打开并带动旅游全面发展。
时代的浪潮推动着每个行业的发展变革,折射在每个人身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2007年,一位在北京读大三的20岁出头的青年被顺利保研浙江大学,恰好处在旅游需求快速释放与市场主体全面建设的大环境中,从北京孤身一人骑自行车来到浙江继续求学的他,有了很多机会参与到文旅项目实践中去,在这些项目考察调研的路上也从此多了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用其博导的话来说:“他经常晚上就睡在办公室里,那么多项目几乎能保持每月一个的高频节奏。”
这样的快节奏一直持续到2012年,这位对文旅行业充满热忱的青年开始意识到一些问题,例如面对瞬息万变的行业环境,自己却容易局限在某些宏观规划中。于是在之后的两年时间,他开始了自我审视和沉淀。期间,他做了大量的心理学、商业运营、文旅项目的相关研究,关注分析文商旅相关新闻资讯,去往全国各城市地区实地考察,考察范围包括北京、上海、杭州、云贵川等东、中、西部地区。这位青年也就是后来浙江珞拾联合创始人李罕梁,他的这段经历也是浙江珞拾“求真、务实、突破”的企业精神的最初写照。
▲ 2008年6月,浙江珞拾联合创始人李罕梁(左3)与浙江珞拾首席顾问周玲强(右2)在《三亚旅游国际化战略启动方案》项目中实地考察调研
2014年,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旅游业对GDP直接贡献达到8%、直接加间接贡献超过12%,全国有28个省区把旅游业定位支柱产业,中国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引擎。与此同时,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为杭州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向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升级打下了基础,也为杭州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提供了独特条件。无疑,我国大众旅游时代刚刚开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国家必将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战略摆位。
在这个历史性时刻,浙江珞拾的雏形也在杭州这片土地上孕育而生。
PART 2.
重塑|生存与责任
距离农历2020年春节不足两天,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旅游业被迫紧急按下“暂停键”,旅游业全链条迅速进入“冰封期”。凛冬之下,对企业来说,破冰自救更为重要。我们不得不放缓发展步伐,和国内大部分企业一样,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生存?”这个重要问题上,并重新思考企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布局。
为了适应新阶段的探索和发展,我们不断地探索、尝试和自我重塑,包括优化了企业架构,完善管理团队和企业制度,以及搭建人才智库,并用行动践行社会责任。疫情期间,我们积极为浙江高校捐赠防疫物资,为社会防疫工作贡献力量;承担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企业责任,与高校共建育人基金。不仅如此,在深化东西部协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上,我们也勇担文旅企业责任,主动发挥行业优势。“十三五”期间,我们深入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例如借助杭州对口帮扶宣恩的重大机遇,服务湖北宣恩县城“仙山贡水旅游区”AAAA级景区创建规划项目;多次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调研,联动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力量,深化产业多方合作。这些社会责任与担当也是受浙江珞拾首席专家周玲强教授的影响,早期他曾以中央国家机关(教育部)第四批援藏干部身份赴西藏大学接力援藏,筹建旅游学科。时代各有不同,但企业的精神和使命一脉相承。
▲ 浙江珞拾联合创始人、常务副总经理竺昕(左)与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浙大城市学院校长(时任)罗卫东(右)

▲ 感谢信《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紧扣“融合”,全域旅游发展助力脱贫致富》收录至2020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葡萄酒文旅融合模式》案例入围“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 周玲强教授(右4)带领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师生在拉萨市当雄县热夏作规划现场考察
2018年作为文旅融合元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并提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工作理念和指导思想。之后这几年,除了旅游扶贫定向发力,文旅融合也在向深处拓展,文旅和各个产业都在全面融合,在线旅游、全域旅游、文旅小镇、文旅地产等形式丰富了文旅发展模式和发展新思路,这样的文旅全面深度融合的背景,也为我们下一步提升带来了思考与启发。
经历过前五年的发展,浙江珞拾已初步形成一个专业的团队,也正式迈入更正规化的运作,在服务能力和技术上不断寻求进步。我们先后编制完成了以《杭州市全域旅游规划》《杭州市宋韵文化旅游专项规划》等为代表的文旅融合规划项目;服务了杭州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和钱塘江诗路(富春山水)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这些都是我们不断积累的文旅融合工作的基础。同时,在文旅融合的落地研究上,我们尝试了文旅业态联动、非遗活化创新等类别的运营项目,并通过举办百余场活动,将“匠心匠品”非遗研习包应用在主题非遗市集、非遗展览、传统工艺传习体验等不同场景中,希望让更多年轻人关注、了解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创新转化,融入当下生活。

▲ 文化活动(部分)
▲ “匠心匠品”非遗研习包(脸谱)
PART 3.
未来|挑战与突破
后疫情时代,文旅市场的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发生重大变化,文旅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消费者行为、投资环境、业态模式等,都与过往有了很大差别,也催生出不少文旅新业态新模式,丰富了大众旅游体验。
在这样的行业趋势下,我们把目光投向了二、三线城市和乡村的文旅市场,“兴源计划”由此开启。过去,我们把东部经验带到了中西部,如今,我们同样也想把杭州的先进经验带回去,积极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
在如今文旅市场新旧交替形式下,未来我们还想要去到国内更多的城市/地区乃至国外,将“项目地图”延伸至更为广阔的地方,计划引进更多的海内外人才和跨专业人才,为企业智库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也为了能够给文旅行业带来一些新的可能性。为此,我们正在全方位蓄力中。
值此浙江珞拾十周年之际
经过多次的方案推翻、架构调整和细节优化
筹备已久的官网终于可以和大家见面!
作为浙江珞拾的开年大事
它将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

这十年,我们感谢所有客户、合作伙伴和团队的每一份子,也感谢经历的那些困难和磨练,赋予我们成长的机会和空间。下一个十年,愿与这个行业交手多年的我们,依然澎湃,以更好的企业面貌服务行业和社会,也期待你们继续和浙江珞拾并肩前行,一起遇见更多惊喜!